引言:一个“躲猫猫”案件的启示 被执行人高某某在劳动报酬纠纷案中败诉后,玩起了“失踪”,名下更无财产可供执行。但法院并未止步于此,转而调查其配偶张某某的银行账户,发现17万元存款并成功执行。这起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被执行人“两手空空”,如何撬动其配偶名下的资产?
一
法律依据:夫妻共同财产的“穿透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12条及《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经营收益等均属共同财产,法院有权冻结并执行被执行人享有的份额。本案中,张某某虽为账户名义持有人,但未举证存款为其个人财产,法院据此冻结其账户,最终促成执行。 核心要点如下:
1.“名义”≠“权属”:配偶名下的财产,若不能证明为个人财产,推定为共同财产。
2. 无需分割即可冻结:法院可直接冻结共有财产,待异议或分割后再划扣被执行人份额。
二 执行策略:四步破解“配偶资产执行难” 第一步:深挖财产线索 查控范围扩展:除被执行人本人财产外,需调取其配偶的银行流水、不动产、投资等财产信息(实操中确有难度,但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技巧:利用婚姻登记信息锁定配偶身份,结合工商、税务数据排查共同经营收益。 第二步:精准冻结“共同财产” 法律程序:向银行发出协助冻结通知,明确冻结金额不超过被执行人应承担债务的份额。 风险防范:冻结时需书面告知配偶,避免程序瑕疵引发执行异议。 第三步:应对配偶异议 举证责任倒置:配偶若主张账户资金为个人财产,需提供婚前协议、继承公证等证据。 法官释明权:如本案法官向张某某释明“共同财产”定义,促使其放弃异议。 第四步:灵活执行与结案 协商分割:可引导配偶主动同意扣划,视为默示分割(如本案张某某配合)。 强制划扣:若配偶拒不配合,可评估共有财产价值,划扣被执行人份额(如50%)。 三 实务难点与破局之道 1. 配偶隐匿财产怎么办? 借力大数据: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记录追踪资金流向。 确认配偶为共同债务人:若证明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可尝试一起起诉或另诉。 2. 共有财产如何估值? 房产执行:拍卖后保留配偶份额,或由配偶“赎买”被执行人份额。 股权/投资:委托第三方评估,按比例分割收益。 3. 执行会侵犯配偶权益吗? 严守比例原则:仅执行被执行人份额,避免超额冻结。 救济途径明确:配偶可通过执行异议之诉主张权利。 四 案例启示:执行律师的“工具箱” 1. 活用“穿透思维”:财产登记在谁名下不重要,关键在于权属性质。 2. 释法析理促和解:向配偶阐明法律后果,往往比强制措施更高效。 3. 程序正义是底线:冻结通知、异议处理等环节必须合规,避免程序翻盘。 结语 执行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武某某案的胜利,不仅是法律条文的胜利,更是执行策略与沟通智慧的结晶。面对“狡猾”的被执行人,律师需像侦探一样挖掘线索,像谈判家一样化解矛盾,像工匠一样雕琢程序。唯有如此,才能让“执行难”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权利实现的铿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