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涉及大型央国企的执行案件,这些“巨无霸”企业都无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这若放到几年以前,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如今,现实一次次打破了我们的认知。但话说回来,尽管这些“巨无霸”涉及上百起被执行案件,被执行金额也动辄上亿、失信限高也都没落下,但是这些“巨无霸”仍生龙活虎,好像一切正常经营,中标或上马的项目也是动辄上亿。债权人普遍感觉,人民法院对这些企业的强制执行,不痛不痒,收效甚微。
造成此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言两语无法说清,也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畴,故我们仅根据自己有限的亲身经历,对这些“巨无霸”为何能“规避”法院的强制执行,初步归纳总结如下两点粗浅看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设立不得冻结的特殊账户类型,例如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封闭贷款结算专户等,该类所谓监管账户动辄上亿资金,但其监管并非滴水不漏,有多少资金因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逃避了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资金存放到集团内部设立的财务公司,该财务公司系经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成员企业可以在该财务公司开设存款账户。人民法院“总对总”或“点对点”查控系统不可能对接财务公司,如此,完美逃避了法院的强制执行。
综上,因本次话题涉及的问题非常敏感,我们无法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能点到为止,各位看官自己思量,也可以私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