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执律师事务所
Hunan Shouzhi Law Firm
一家专注执行的律师事务所
联系我们 →
    
首执实
Practice
执行案件接案注意事项与标准
来源: | 作者:范才铁律师 | 发布时间: 50天前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接案前必查:评估案件基础信息

1、涉诉涉执信息筛查

查询平台: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必查被执行人历史执行案件数量、终本原因、限制消费令等)。

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威科先行、聚法案例等(核查裁判文书,分析执行依据及潜在财产线索)。

关键指标:

被执行人涉执案件超过3件→履行能力存疑(黄灯预警)。

存在多案终本、限制高消费、失信记录→回款风险高。

但是,若涉案年限较长,被执行人放松警惕,拒执的证据易得。

2、企业被执行人深度调查

查询工具:企查查、天眼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关注重点:

实缴资金是否为0?是否存在简易注销、股权频繁变更、涉诉风险?

企业年报参保人数、经营异常记录、动产抵押/股权冻结→判断空壳经营可能性。

3、自然人被执行人资产画像

调查方向:

户籍地、常住地、子女就读学校(高消费学校需警惕)、支付宝/微信流水。

涉刑事犯罪、赌博记录、频繁出入境澳门→间接反映履行能力差。


二、案件风险评估:四大维度

1、法律风险分析

确认执行依据(判决/调解书)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程序瑕疵。

核查是否已过申请执行时效(2年),是否存在中止、中断情形。

2、证据材料完整性

要求委托人提供:生效法律文书、财产保全情况、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如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

3、履行能力与成本收益比

结合大数据分析:

若被执行人无财产线索又没有执行方案,回款可能性低→建议谨慎接案。

时间成本、诉讼费用与预期回款金额是否匹配(例:标的10万但执行成本超5万→需权衡)

4、委托人合作风险

评估委托人诚信度:是否隐瞒关键信息?付费能力如何?

优先选择“尊重专业、积极配合”的委托人,降低沟通成本。


三、接案决策:三大红线

1、绝对不接案件类型

无财产线索且无执行方案不接、客户急功近利不接、自身资源不匹配不接、执行依据存在重大瑕疵(如执行内容不明确)不接。

2、谨慎接案情形

被执行人涉多起执行案件且无财产线索。

委托人无法提供基础证据或存在虚假陈述风险。

3、优质案件特征

被执行人企业正常经营(参保人数稳定、有知识产权续费记录)。

被执行人企业股东有实力。

存在明确财产线索(如房产、股权、应收账款)且未被其他案件查封。

被执行人仅涉及一个或两个案件。

涉及央企国企案件。

四、操作建议:提高回款成功率

1、财产线索挖掘技巧

活用“交叉查询”:通过裁判文书中的关联案件、企业招投标信息、招聘信息等发现隐形财产。

关注被执行人社交账号(如抖音、微博)→可能暴露高消费行为或资产信息。

2、动态跟踪与灵活应对

定期复查被执行人涉诉涉执信息(每季度一次),及时调整执行策略。

对恶意转移财产行为(如离婚净身出户、新设空壳公司),依法申请追加被执行人或另诉。

3、客户沟通要点

用通俗语言告知案件风险,避免过度承诺。

明确阶段性目标(如财产查控、和解谈判),定期反馈进展,增强客户信任。

总结

执行案件接案的核心是“精准筛选,风险可控”。通过系统化调查、多维评估和动态跟踪,既能保障委托人权益,也能提升律师工作效率,实现业务良性循环。

我们的执行理念:

不放过任何一条财产线索;

不遗漏任何一个法律程序;

不辜负每一份对公平的期待。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湖南首执律师事务所
长沙 万达广场环球中心